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专题——特种车辆环境适应性设计和试验技术
  • 苏倩, 张保军, 高琳, 刘振廷, 李爽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7.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特种车辆的使用要求、环境研究工作现状及现存的问题,结合GJB 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在特种车辆研制和试验中的经验总结,系统性地从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分析、环境试验及评价等方面探讨了特种车辆环境工程工作项目、开展时机、实现方式等内容,包括建立环境工程工作机制、建设气候环境信息数据库、环境效应定量化分析、分层级细化气候环境适应性指标和开展复杂综合气候环境试验考核等。此外,提出了在特种车辆研制过程中,把气候环境适应性相关工作前置,并贯穿于全寿命周期的建议,为在特种车辆研制与生产中开展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支撑发挥环境工程对特种车辆气候环境适应性的保障作用,有效提升特种车辆的气候环境适应性。
  • 高琳, 刘惠丽, 刘坤, 苏倩, 李晓晓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8-15.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太阳辐射国内外相关试验测试标准,对比了不同标准中太阳辐射热效应试验温度、辐照度等指标要求,作为太阳辐射热效应模拟试验室的设计输入条件。针对军用车辆的特点,设计了太阳辐射热效应模拟试验室,该试验室可满足大尺寸军用车辆五面照射的试验需要,通过灯阵设计仿真与验证,试验室辐照度均匀度在10%以内。结合温度控制和太阳模拟系统联合控制,实现了太阳辐射日循环环境模拟,并结合A1干热地区指标要求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测试表明,太阳辐射热效应模拟试验室均匀度和允差范围满足GJB 150.7A的设备要求,对军用车辆的太阳辐射热效应试验室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胡杰, 曹鹏, 马营, 成玉龙, 曲禹同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6-22.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武器装备环境试验的定义与分类,对比了自然环境试验与模拟环境试验的优点与不足,2种环境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武器装备在贴近实战化条件下达到考核要求。基于实战化多变性、复杂性且极端天气频发,单一或双因素模拟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分析了国内外自然环境试验场与模拟环境试验场的发展现状与试验能力。为了提高未来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应建立武器装备多参数耦合条件下的综合环境影响考核评估体系;二是亟待开展成本低廉、无破坏性的数字化环境试验技术研究;三是加快构建贴近实战需求的武器装备外场环境试验场。
  • 朱涛, 甄伟, 闫帅, 刘成绪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23-30.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特种车辆底盘在高寒山地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问题,以提高特种车辆在此类环境下的使用效能和保障能力。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高寒山地环境的特点,结合某型特种车辆底盘的任务需求、结构组成及历史运行数据,识别其受环境影响的关键分系统。进一步建立一套适用于高寒山地环境的特种车辆底盘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多因素下的车辆底盘进行综合评价和型号选择。结果 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熵权-TOPSIS方法对特种车辆底盘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和优选。基于新的研究成果、实际使用经验和评估过程,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高寒山地地面武器系统效能的策略。结论 通过提出的评估体系和优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特种车辆底盘在高寒山地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性能,同时为类似环境下的地面武器系统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 张金豹, 张金乐, 郭磊, 李明勇, 张海全, 毕研宝, 陈嘉杨, 魏然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31-36.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直驶效率数据,实现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性能退化评估。方法 将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全工况测试周期内的效率云图进行梯度和网格划分,得到各梯度内的网格点数。通过Pick定理,计算各梯度下不规则效率云图的面积,对各梯度效率云图面积求和,即可得到该测试周期内的机电复合传动系统性能退化评估指标。结果 计算了6个全工况测试周期的效率云图面积,结果显示,性能退化评估指标逐渐上升。通过效率云图对比发现,高效区间逐渐增大。从性能退化指标的发展趋势看,目前该传动系统正处于磨合期。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的性能退化情况。
  • 邢卫东, 佟鼎, 刘莹, 邓春龙, 门日秀, 吴新涛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37-44.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于单级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为适应发动机强化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仿真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海拔环境应用增压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压气机及涡轮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开展高稳定裕度转子轴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与验证。结果 匹配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发动机与原机相比,高原功率恢复了17%,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了7%,增压器转速降低了13%。结论 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了压比为4.6的宽流量高性能涡轮增压器,成功实现了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设计,满足了发动机平原、高原不同环境的运行需求。
  • 韩庆, 房强, 范伟光, 王帅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45-52.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车辆多轴轴耦合台架试验耗时长、花费大以及振动环境模拟精度低等问题。方法 将雨流投影方法运用到多维载荷加速处理中,利用传统雨流滤波法和多轴雨流投影滤波方法分别对特种车辆部件实际所受的多轴载荷进行加速处理,对加速后的多维载荷信号开展基于时域波形再现的振动环境模拟,以更有效地利用轮式车多轴轴耦合试验台开展加速疲劳试验。结果 对比加速前后的多维载荷信号,在时域、频域、损伤域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多维载荷信号时间压缩了50%,多轴振动环境的模拟精度大于80%。结论 采用该方法开展车轮加速疲劳试验,能够精确再现被试件的实际振动环境。通过实际试验验证,可以很好地再现故障出现的时间和形式,与实际野外路试结果十分吻合。
  • 赵旭敏, 周广猛, 张众杰, 刘增勇, 刘刚, 董素荣, 彭琪凯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53-59.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车辆在高原高寒环境下的起动性能。方法 通过仿真方法研究高原高寒极端环境下组合式起动辅助措施对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基于高原高寒环境模拟起动试验系统针对某测试车辆开展的高原高寒起动试验,验证组合式起动辅助措施对车辆高原高寒起动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对比分析了海拔5 500 m、-35 ℃条件下某型柴油机加装4种不同构型的组合式冷起动辅助措施的起动过程,经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在海拔5 500 m、-35 ℃条件下,采用进气预热器、燃油加热器、大容量低温蓄电池并联以及进气加氧装置的组合式冷起动辅助系统能够成功起动车辆。结论 进气中增加适量的氧气能够显著提升高原高寒起动过程中各循环的燃烧效率,增加着火循环数,同时提高各循环的做功能力。采用预热(进气和冷却液)、转速提升和进气加氧的组合措施能够显著改善高原高寒极端环境条件下车辆的起动性能。
  • 冀树德, 刘志刚, 刘峰春, 孔祥鑫, 刘新华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60-67.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试验台架实现柴油机装车运行加载行为模拟,以有效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运行环境问题。方法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分析柴油机装车总体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对铺面路、起伏路、冰雪路、高速路、砂石路等5种路面的运行特征进行提取。针对柴油机装车过程中运行变化的特征,设计转速和扭矩、功率、转速变化率、扭矩变化率、扭矩和转速变化率、转速和扭矩变化率、功率变化率7种参数,对柴油机瞬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获取了5种用户路面的典型运行工况,按照就近、强化的原则综合优化,形成了适用于台架的稳态工况。以5种路面综合的运行载荷数据为源,多参数描述并卡方计算获取了瞬态工况。二者综合优化,形成了适用于台架的模拟加载试验循环。结论 与实际行驶过程载荷相比,研究形成的循环载荷略高于实际,经其考核验证的柴油机产品装车应用后,运行环境问题大幅减少,用户体验感提高。
  • 航空航天装备
  • 聂凯, 王勇军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68-77.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TC4钛合金在恒定高温和高低温环境(25~390 ℃)的疲劳性能。方法 分别开展恒定高温和高低温环境的疲劳试验及断口分析,研究材料在2种环境下的疲劳性能差异及温度效应机理。结果 当温度从25 ℃升高至390 ℃时,TC4钛合金恒定温度的疲劳性能在短寿命段(N<106循环)逐渐降低,疲劳性能在长寿命段(N>106循环)呈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先降低、后升高。通过断口分析发现,氧化现象随着温度升高和试验时间变长越来越明显。同一应力水平下,高低温环境疲劳试验的疲劳寿命介于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疲劳试验的疲劳寿命之间。结论 当温度处于25~390 ℃时,温度和氧化现象同时影响着TC4钛合金的疲劳性能。温度升高使材料的疲劳性能下降,高温环境生成的保护性氧化膜提高了材料的疲劳性能。钛合金的高低温疲劳寿命可以用等效恒定温度的疲劳曲线来预测,并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 冯驰, 杨斌, 雷强, 王建峰, 邹丰, 段素杰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78-84.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长效防护涂层W-200进行改进,研制高温稳定性更好且不易崩瓷的高温合金表面新型高温陶瓷涂层,解决W-200涂层在部分高温合金表面暴露出的易崩瓷、剥落问题。方法 通过调整膨胀系数、软化温度、析晶温度,来研制新型耐高温玻璃和耐高温填料,并制备新的高温陶瓷涂层浆料。结果 所研制的新型高温陶瓷涂层W-400能够满足在高温合金表面1 150~1 230 ℃顺利烧结,且具有更大的膨胀系数,可与高温合金基材的膨胀系数更匹配。同时,W-400的析晶温度区间为868~1 213 ℃,在析晶温度区间,涂层较W-200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更优的抗热震、抗剥落性能,并可覆盖实际应用的温度范围。结论 新型高温陶瓷涂层W-400解决了目前W-200高温陶瓷涂层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热端部件表面烧结后易崩瓷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对未来可研制出能够在其他金属表面1 250~1 400 ℃顺利烧结的耐温更高的新型高温陶瓷涂层提供了可能性。
  •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 张一晗, 岳晓晴, 李祯, 马力, 张海兵, 邢少华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85-95.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满足深潜装备用高强钢材料阴极保护需求,探明活化元素对锌合金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合金化设计方法,控制活化元素,制备新型锌合金牺牲阳极。通过常规电化学性能试验、电化学测试、扫描开尔文探针测试数据及微观形貌表征结果,综合分析活化元素对锌合金牺牲阳极组织和综合性能的影响,探明低驱动电位锌合金牺牲阳极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 添加Ga、Mn、Sn和Cd活化元素的牺牲阳极,表面溶解形貌相对均匀,阳极电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正移,用于阴极保护时,驱动电位得到降低,其工作电位基本处于-1.02~-0.8 V(vs. Ag/AgCl),牺牲试样呈现表面溶解活性降低、溶解速率变慢的趋势。结论 通过添加各类活化元素,均使锌合金牺牲阳极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改善。Cd元素可增大阳极试样表面的杂乱度,随Sn、Mn含量的增加,牺牲阳极试样的晶粒尺寸得到一定细化。其中,Zn-0.5Mn系列牺牲阳极较满足高强钢阴极保护的需求,工作电位为-0.95~-0.84 V(vs. Ag/AgCl),表面活性位点分布均匀,可进一步开发适用于高强钢结构材料阴极保护的新型牺牲阳极。
  • 邓培昌, 林国栋, 胡杰珍, 耿保玉, 冯梦倩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96-101.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84消毒液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腐蚀机理。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304不锈钢进行宏观与微观腐蚀形貌观察,结合电化学测试分析研究84消毒液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 在喷洒试验初期,在不锈钢表面可观察到少量较浅的点蚀坑生成,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下降。随着喷洒时间的延长,试验后期,点蚀坑增加和变大,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提高,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降低,腐蚀速率提高。结论 大气环境下喷洒84消毒液,304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试验初期,NaClO促进了不锈钢钝化膜的形成,腐蚀速率下降。随着喷洒时间的延长,NaClO被还原形成的Cl-,使钝化膜发生破裂,促进了不锈钢的点蚀。
  • 安佰孝, 马晓, 吕雪松, 何其健, 郝福耀, 鲁统军, 侯健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02-110.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硅酸锌车间底漆对船体钢在海水中氢脆行为的影响,为船舶建造涂装工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电化学测试、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断口微观形貌观察,考察带有硅酸锌车间底漆的船体钢在海水中的氢脆行为。结果 自腐蚀状态下,船体钢及其涂层试样的SSRT断口均以韧性断裂为主,氢脆系数均小于10%,没有明显的氢脆敏感性。-0.94 V阴极保护状态下,船体钢及其涂层试样的SSRT宏观断口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撕裂痕,微观断口出现小解理面特征。以硅酸锌涂层做底漆的试样,撕裂痕以及解理面特征最显著,氢脆系数增大最为明显。当船体钢/硅酸锌/环氧耐磨涂层表面出现破损时,氢脆敏感性系数进一步增大。结论 阴极保护状态下,硅酸锌底漆会增加船体钢在海水中的氢脆敏感性。
  • 吴正江, 李开伟, 毛旭耀, 张润林, 伍健, 侯健, 宋卿源, 张迪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11-118.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新型平衡舵结构的电偶腐蚀薄弱区域,设计并优化牺牲阳极保护系统,并对保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边界元法,开展新型平衡舵电偶腐蚀仿真研究,分析电偶腐蚀薄弱区域。针对腐蚀薄弱区域,采用经验法设计牺牲阳极保护系统,开展服役初期和服役3 a后阴极保护效果仿真。从涂层破损率和阳极数量对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出发,优化阴极保护系统。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优化后阴极保护系统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电偶腐蚀主要发生在壳体和底座等支撑材料处,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腐措施。采用经验法设计的牺牲阳极保护系统在服役初期可以使平衡舵保护电位均负于-800 mV,处于良好的阴极保护状态。随着阳极的消耗,服役3 a后,阴极保护系统无法为平衡舵提供有效保护。涂层破损率的增加和阳极数量的减少,都会使平衡舵阴极保护电位正移。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优化后阴极保护模型的可靠性,对比试验结果,模型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结论 优化后的阴极保护方案为涂层+8块牺牲阳极,可以在服役3 a涂层破损率达20%的严苛工况下,为平衡舵提供有效阴极保护。优化后的阴极保护系统,铝阳极用量减少30%,有助于节省船舶动力。
  • 重大工程装备
  • 蒋辰玮, 严侠, 毛勇建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19-126.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振动-高动态离心复合试验控制系统中控制信号受噪声干扰导致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行降噪处理,以提升试验控制能力。方法 利用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对振动-高动态离心复合试验控制系统中控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通过分析信号特性,结合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原理,提出阈值准则随分解尺度自适应动态变化的改进方法。结果 通过本文改进方法和其他小波阈值降噪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于振动-高动态离心系统所存在的中高频噪声干扰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可有效保留控制信号特征,获得了更佳的综合降噪效果,信噪比提升近10 dB,满足试验控制所需的降噪要求。结论 采用自适应动态变化的阈值准则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对振动-高动态离心复合试验系统的控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有效且可靠,可对后续相关试验技术研究方向提供一种可行思路。
  • 张浩, 谢朝阳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27-135.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含涂层金属氢化物储氢结构的腐蚀可靠性进行建模和评估,支撑固态储氢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与预防性维修。方法 通过分析含涂层金属氢化物基体结构腐蚀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腐蚀失效的多物理仿真模型,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仿真模型产生的数据,将含涂层金属氢化物结构的潮解性能退化离散化为若干状态,并建立多状态退化的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腐蚀可靠性评估。结果 获得了涂层孔隙率、涂层厚度、相对湿度、环境温度对固态储氢结构腐蚀可靠性影响重要度分析结果,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对含有机涂层氢化物结构在不同温度、湿度和保护材料参数下的腐蚀可靠性进行评估。结论 涂层孔隙率的变化对固态储氢材料腐蚀可靠性的影响最为关键。基于失效物理模型和多状态可靠性理论建立的固态储氢材料腐蚀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实现储氢材料长期腐蚀可靠性的评估,对于金属氢化物等类似产品的腐蚀可靠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环境试验与观测
  • 王建乐, 蒋达飞, 李国杰, 徐强, 赵国栋, 张紫薇, 程万里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36-141.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杭州湾沿岸工程设施的腐蚀严酷度水平。方法 选择3个临水检测点开展为期1 a的大气氯离子沉积速率检测,并分析季节、风向、方位、降雨量等对氯离子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 3个检测点的年均沉积速率都超过3 mg/(m2·d)。B检测点因方位、周围空间等原因,造成全年受到东部海洋大气的作用最为显著,氯离子沉积速率全年最高,其中7月份的氯离子沉积速率水平接近海南省中东部离海岸线350 m处夏季水平。由于6月份降雨量比5月份增大了2.3倍,B检测点6月份氯离子沉积速率比5月下降了51%。B检测点附近服役15 a以上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整体非常高,呈现典型的海洋腐蚀特征。结论 杭州湾沿岸大气符合海洋腐蚀环境特征,并且受到季节、风向、方位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
  • 李睿, 鲁路, 付扬帆
    装备环境工程. 2024, 21(6): 142-148. https://doi.org/10.7643/ issn.1672-9242.2024.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征30CrMnSiA钢锌镍合金/硬铬复合镀层,并研究其耐蚀、耐磨性能等。方法 在30CrMnSiA钢表面分别制备30 μm硬铬镀层、5 μm锌镍合金+30 μm硬铬复合镀层、10 μm锌镍合金+30 μm硬铬复合镀层,通过对镀层形貌、结合力、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孔隙率、耐蚀性等的测试分析,综合对比评价3种镀层的性能。结果 复合镀层外观及微观形貌与硬铬镀层基本一致,显微硬度较硬铬镀层有极小幅度的下降,但仍高达800HV0.5以上。锌镍合金镀层的存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复合镀层的磨损形态,但对磨损量的影响有限。锌镍合金镀层的存在使复合镀层的孔隙率降至0,大幅提高了复合镀层的耐蚀性,锌镍合金镀层的厚度越大,其耐蚀性越好。结论 复合镀层除具有硬铬镀层高硬度、高耐磨等优势外,还兼具了锌镍合金镀层高致密、高耐蚀的特性,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