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武器装备
  • 董鑫宇, 田中旺, 田柯, 刘慧明, 唐英瑞, 肖有才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11.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空投单元在跌落过程中的安全性,探究蜂窝纸板厚度、厚跨比及孔隙率对空投单元跌落过程中降载特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落锤实验技术,获取蜂窝纸板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物性参数,分析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结合实验数据建立蜂窝纸板有限元模型,并且构建空投单元跌落仿真模型,获得落地过程中蜂窝纸板的动态破坏过程及弹药过载加速度曲线,并结合实验结果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载荷效率评价不同蜂窝纸板结构参数在动态冲击下的缓冲性能表现。结果 比较了蜂窝纸板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弹药的过载加速度曲线,蜂窝纸板缓冲降载性能随厚度、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厚跨比减小而增加。结论 蜂窝纸板的缓冲性能受结构参数厚度、厚跨比、孔隙率等共同影响,各参数的优化具有协同效应,并且作用特征均表现为非线性,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工况及能量吸收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 杨清熙, 王博, 陈星洲, 姚恺, 戚壮, 李渤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2-19.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弹药在铁路高速运输力学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方法 构建动车、典型弹药包装箱装载模型,对不同位置典型弹药包装在高速铁路运输时的振动、加减速、离心力等力学环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在京津谱轨道不平顺激励下,满载高速列车在350 km/h匀速、加速、减速、通过曲线时,车厢内部典型弹药的横向、垂向、纵向振动加速度均小于2.1 m/s2,包装箱位移均小于0.057 mm。结论 弹药在铁路高速运输力学环境下,弹药包装堆码稳固,不会出现摔箱倒垛问题,加速度小于弹药敏感元件加速度阈值,运输安全。
  • 沈永福, 余周辉, 赵永涛, 王婷婷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20-25.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出一种考核导弹、鱼水雷等武器水下发射安全性的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雷弹发射出管速度量级,提出一种基于火箭撬试验装置的雷弹水下发射安全试验方法,用火箭发动机推动雷弹在滑轨上滑行,模拟其在发射筒内的运动,达到预设状态时,释放并撞击固定的发射管盖,基于观测到的异常现象判定雷弹的安全反应等级。结果 给出了试验系统的主要组成,并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结论 提出的方法可为开展雷弹水下发射安全试验提供参考。
  • 航空航天装备
  • 邵凯, 刘龙权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26-36.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应用于航天器隔热材料的镍磷空心微点阵,研究向镀层中加入纳米氧化铝颗粒共沉积对镀层导热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其隔热性能的方法。方法 选用模板法和复合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铝镍磷复合镀层和空心微点阵,采用SEM、EDS对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和表面元素分布进行研究,采用LFA、DSC对复合镀层进行测试,得到其热扩散系数、比热和导热系数。采用一维稳态传热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得到空心微点阵的等效导热系数,研究镀层导热系数、管长、管径、壁厚以及单胞构型对空心微点阵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 镍磷镀层中加入纳米氧化铝颗粒后,增加了界面热阻和声子散射,隔热性能提升,导热系数随纳米氧化铝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空心微点阵等效导热系数随着镀层导热系数、管径和壁厚的减小而下降,随管长的增大而下降。单胞构型也会影响空心微点阵的孔隙率,进而影响其等效导热系数。结论 该研究为纳米氧化铝增强空心微点阵的隔热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 刘先龙, 张建军, 陈雪晴, 李贺, 丁晨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37-43.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不同低气压环境对液氮喷雾冷却性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低压环境下的液氮喷雾冷却性能进行研究,研究低压下液氮喷雾冷却的演化机理,分析15~101 kPa环境压强下液氮喷雾冷却过程,对比分析低压下和常压下液氮喷雾颗粒的运动轨迹以及温度场,探究低压环境对液氮喷雾冷却的冷却性能的影响,以及环境压强变化对壁面温度、壁面温度不均匀性和壁面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及结论 建立了低压下喷雾冷却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压强下的液氮喷雾冷却过程。结果表明,低压环境下液氮在加热表面的沸腾更加剧烈,低压环境对液氮喷雾冷却壁面温度的影响受到多种参数综合作用的影响,随着环境压强的降低,冷却性能先变差,随后逐渐变好。随着环境压强降低,壁面温度不均匀程度增大,平均换热系数降低。
  • 王瑞圆, 张卫方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44-54.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橡胶密封件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性能退化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加速试验设计、性能表征方法及退化机理研究等。同时,详细分析了橡胶密封件在老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未来面向装备结构的复杂服役环境橡胶密封件性能退化趋势分析研究进行了展望,其中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退化机理研究,以及寿命预测模型与方法的发展将是研究重点。
  • 骆孝武, 李璞, 周青华, 陈佳俊, 张强, 刘艳敏, 朱浩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55-65.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空间导电滑环在真空环境下载流摩擦磨损行为及演化规律,为提升航天器旋转电传输机构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自主搭建的真空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研究滑动速度、接触载荷和电流强度对摩擦系数、接触电阻及磨损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大气与真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揭示界面损伤机理。结果 在大气条件下,低速(1 r/min)时,摩擦系数为0.45±0.05,磨损宽度约0.21 mm,经跑合后,接触电阻稳定在(0.06±0.03) Ω;中速(10 r/min)时,摩擦系数降至约0.35,磨损宽度增至0.58 mm;高速(100 r/min)下,摩擦系数降至0.3以下,磨损宽度约0.89 mm。真空条件下,载荷试验显示,0.3 N时,磨损宽度为0.29 mm,1 N时降至0.17 mm,3 N时升至约0.27 mm。电流试验表明,在大气条件下,6 A时的接触电阻波动较大,20 A时显著降低,且摩擦系数约为0.3;在真空条件下,6 A时的摩擦系数约0.2,20 A时因焦耳热与局部电弧作用,导致摩擦系数和法向力明显波动。结论 滑动速度、载荷和电流呈耦合效应,在真空中较优化载荷约为1 N、低速约1 r/min、电流约6 A。通过优化速度-载荷-电流组合可有效抑制界面损伤,为空间导电滑环工况参数设计及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 倪莹莹, 柯楠, 陈炅明, 严诗棋, 简文渊, 刘宏伟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66-74.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海洋环境中铝合金装备腐蚀问题。方法 采用原位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方法,结合环氧树脂涂层在高强7075铝合金表面制备多级涂层。结果 铝合金表面原位成功生长了一层Zn-Al LDH-NO3-涂层,该涂层能够改善涂层和铝合金基底的界面结合状态。进一步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Mg-Al LDH-SPT纳米填料,填料中具有抗菌和缓蚀功能的吡啶硫酮钠(SPT)在涂层性能提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结论 将Mg-Al LDH-SPT纳米引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具有优异防腐和抗污功能的ZL-MLSPT@EP涂层。基于底层Zn-Al LDH-NO3-涂层和外层ZL-MLSPT@EP涂层的多级涂层,为解决海洋环境中铝合金装备腐蚀问题提供了支持。
  • 韩峰, 关迎东, 付逄娇, 孙娅群, 王子杰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75-85.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阴极极化状态下,不同环境(静水、流动及含沙冲刷)中有机涂层的劣化与剥离行为。方法 采用碳钢DH36作为基材,醇酸防锈底漆作为涂层材料,利用旋转搅拌装置模拟不同环境条件。通过丝束电极技术和形貌表征分析方法,对阴极极化状态下的有机涂层进行宏观和微观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劣化与剥离过程。结果 在静水、流动和含沙冲刷环境中,涂层在实验初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主要表现为渗水鼓泡,且劣化初始位置具有随机性。涂层剥离主要围绕初始劣化位置扩展,静水、流动和含沙冲刷环境对涂层剥离的作用依次递增。流动状态的液体提高了涂层的吸水率,加速了涂层劣化;而在含沙冲刷环境中,沙砾的冲击磨损进一步降低了涂层的有效保护厚度,加速了涂层的剥离破坏。在相同实验周期内,静水、流动及含沙冲刷环境下的最大阴极电流密度依次递增,且电极的阴极电流密度主要受涂层表面状态的影响。结论 不同阴极极化状态下,有机涂层的劣化与剥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和含沙冲刷环境对涂层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其中含沙冲刷环境对涂层的损伤最为严重。
  • 张培军, 周龙德, 马群凯, 仇未星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86-92.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中电力金具不同磨损量对腐蚀速率及产物的影响。方法 利用环境模拟试验法分别模拟海洋腐蚀环境和工业腐蚀环境及金具磨损环境,研究海洋大气环境、工业大气环境中不同磨损量对腐蚀规律的影响,明确磨损腐蚀失效机理。结果 海洋大气环境中,在腐蚀120 h条件下,磨损0 s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070 2 g,腐蚀速率为0.300 μm/h,磨损900 s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081 3 g,腐蚀速率为0.343 μm/h。磨损1 800 s的腐蚀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087 3 g,腐蚀速率为0.374 μm/h,腐蚀产物为α-FeOOH、γ-FeOOH、β-FeOOH、Fe2O3、Fe3O4。在工业大气环境中,腐蚀120 h条件下,磨损0 s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071 3 g,腐蚀速率为0.305 μm/h,磨损900 s的试样质量损失为0.084 9 g,腐蚀速率为0.355 μm/h。磨损1 800 s的腐蚀试样的质量损失为0.092 4 g,腐蚀速率为0.396 μm/h,腐蚀产物为FeSO4、FeOOH。结论 试样在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快于海洋大气环境,两者的腐蚀产物优先产生在犁沟、剥落坑等缺陷处,随时间增长由点蚀转变为均匀腐蚀。
  • 杨洪彪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93-100.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悬挂区域的模拟方法对非黏合柔性立管动力响应和疲劳损伤的影响,并给出选择建议。方法 首先,分别采用OrcaFlex软件中的附件和line接触功能,建立传统方法(简称“ATM法”)和管中管方法(简称“PIP法”)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确保结果真实可信。然后,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某柔性立管进行分析,对比立管的弯曲响应和疲劳损伤,明确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 在恶劣海况下,ATM法和PIP法得到的最大曲率很接近,但在温和海况下结果相差极大。针对所选海况,采用PIP法时,目标立管的最大曲率可以达到ATM法的7倍。无论是恶劣海况还是温和海况,PIP法得到的最大曲率范围均比ATM法有所增大。对于文中算例,增大比例可达20%以上。立管的疲劳损伤与其曲率范围正相关,采用PIP法时目标立管的最大损伤较ATM法增大了26.2%。结论 ATM法的结果并非总是偏于保守,建议采用PIP法对悬挂区域进行模拟,不但能够准确计算立管的响应,也有助于限弯器的设计。
  • 重大工程装备
  • 李洋, 樊哲琼, 卢永恒, 郜建全, 王炫力, 宋希文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01-110.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锆合金外表面低温(520、550、580 ℃)沉积原子百分比接近1︰1的SiC涂层,提高锆合金包壳管力学性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以甲基硅烷(CH3SiH3)作为唯一反应气源,以氢气(H2)作为唯一载气,于低温条件下在锆合金包壳管表面沉积碳化硅(SiC)涂层。采用 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涂层的成分及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进行形貌观察和元素分析,采用微划痕测试仪对涂层进行结合力测试,采用纳米压痕对涂层进行硬度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锆合金包壳管进行轴向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在射频功率为300 W,CH3SiH3︰H2气体流量比为2︰1,工作气压为60 Pa,沉积温度为520~580 ℃条件下,沉积的SiC涂层均表现为非晶态,C/Si原子比接近1︰1。随着沉积温度提高至580 ℃,涂层与基底结合力从6 N提高至15 N,硬度由14.4 GPa提高至22.6 GPa,弹性模量由174.6 GPa提高至304.6 GPa,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略有下降,分别下降至632 MPa与241 MPa,延伸率提高至24.06%。结论 随着沉积温度的提高,涂层表面逐渐致密化,与基底的结合力变强,涂层硬度与弹性模量随沉积温度上升而增长,锆合金包壳管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略有下降,但延伸率显著提高,有助于延长锆合金包壳管的使用寿命。
  • 周秋华, 钱聪, 冯新民, 邓继文, 乔新涵, 曾闻天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11-119.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500 kV及以上高压套管的不均匀老化特性,为高压套管维护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热重(TG)等方法对高压套管护套层的不同部位进行微观特性分析,以明确不同部位的老化程度和老化机理,探索高压套管的不均匀老化规律。结果 同一根高压套管不同部分存在显著老化差异。典型部位主要特征基团、热解特征测试结果与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表征结果一致,样品老化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高压伞裙上表面、中部伞裙上表面、护套本体外表面、护套本体内部切面。结论 由于电力系统绝缘材料发生故障的机制满足“水桶”效应,因此可将不均匀特性作为老化程度表征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总结因老化问题而退役套管的不均匀参数,并提出基于不均匀度的退役标准。
  • 欧梅, 李宁, 牟奕轩, 冷进, 汪齐, 李勇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20-126.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容量失效原因,以及未来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需重点关注的方向。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电化学测试和材料表征技术,深入分析高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的机理。结果 电池容量的显著衰减主要归因于负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在循环过程中,高硅负极材料经历了持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不断增厚。这种SEI膜的增厚不仅加剧了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还引发了硅颗粒晶体结构的破碎和材料的粉化。结论 SEI的恶性增长是新型硅负极材料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业化应用的硅负极应该聚焦于提升其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的问题,该问题对整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稳定的硅负极材料能够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增强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交通提供支持。
  • 国风, 马莉莎, 刘艳梅, 尹照星, 薛锐, 徐远剑, 张冬青, 王铁钢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27-136.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改善二硼化锆(ZrB2)低断裂韧性和耐磨性差的问题。方法 采用碳元素合金化策略,通过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pulsed DC)协同技术,通入C2H2气体制备Zr-B-C涂层,系统探究沉积压强(0.5~1.0 Pa)对涂层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压痕仪等分析手段,系统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结果 通过X射线衍射(XRD)物相分析发现,所有Zr-B-C涂层沿(001)晶面择优生长,所有涂层均呈现六方结构ZrB2与立方相ZrC的复合特征。在沉积压强为0.5 Pa时,硬度最高为23.3 GPa,弹性模量最大为378.6 GPa,摩损率最低为5.4×10-7 mm3/(mm·N)。随着沉积压强增大,硬度H和弹性模量E从工作压强为0.5 Pa时的23.3 GPa和378.6 GPa大幅度降低至0.8 Pa时的21.2 GPa和351.1 GPa。涂层临界载荷从41.3 N增加到51.2 N。结论 沉积压强对涂层性能Zr-B-C有较大影响,在0.5 Pa沉积压强下,涂层的硬度、韧性、摩擦磨损性能最好。随着沉积压强的增大,涂层的硬度和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损率和临界载荷略有升高。
  • 胡延臣, 郝钢, 董闻达, 李松成, 霍晔, 张志武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37-143.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摩擦机构滑动摩擦力矩进行研究,识别影响摩擦机构力矩的关键因素,为摩擦机构加工、装配、存放和转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摩擦机构力矩值为指标,通过摩擦力矩自动检测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粗糙度轮廓测量仪、三坐标测量机、维氏硬度机等设备测量和研究摩擦盘粗糙度、结构尺寸和材料性能等因素对摩擦机构力矩值的影响。分别增加摩擦面上铅笔粉末的湿度和温度,将摩擦面混入油烟、灰尘和水汽等单一或混合介质,验证环境因素对摩擦机构力矩的影响。结果 当上、下摩擦盘粗糙度分别稳定在0.3~1.18 μm和0.42~0.90 μm或摩擦面混入灰尘、水汽和油烟等单一介质时,摩擦机构的力矩值无明显变化。当摩擦面混入灰尘、水汽2种介质或混入油烟、灰尘和水汽3种介质时,摩擦机构的力矩值显著增加。结论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摩擦机构力矩的影响,摩擦面混入灰尘、水汽或混入灰尘、水汽和油烟的混合介质是影响摩擦机构力矩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实际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作业环境中的油烟、灰尘和水汽。
  • 环境试验与观测
  • 张惠林, 赵峰, 史沛瑶, 胡伟锋, 史智全, 孙赛男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44-153.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6种气候环境类型(温湿度、低气压、太阳辐射、沙尘、盐雾和雨雪)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相应的试验项目、试验目的以及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试验验证的侧重点。详细介绍了室外道路环境试验、室内环境模拟试验和虚拟环境仿真试验等3种试验技术,重点包括当前国内道路与试验室条件下的汽车环境试验标准,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三高”道路试验考核重点和常见失效模式,室内环境模拟技术以及虚拟环境仿真试验研究现状及趋势等。
  • 盛德星, 刘瑜, 文邦伟, 刘俊, 冯林
    装备环境工程. 2025, 22(6): 154-161. https://doi.org/10.7643/issn.1672-9242.2025.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常规中性盐雾试验严酷度偏低,用于高性能防护体系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时,存在试验周期过长(有时甚至长达10 000 h以上),以及试验鉴定费用过高等问题,首先概述了目前中性盐雾试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解析了目前国内外的中性盐雾试验标准。然后通过中/长周期中性盐雾试验实例揭示了该实验的不足,并剖析了其原因。接着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盐雾试验标准的改性盐雾/盐水喷淋试验条件,提出这些改进盐雾试验方法仍然不够严酷,达不到快速评价目的。最后从合理选择和剪裁相关试验条件、加严试验条件严酷度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